天天时讯:囊萤映雪的主人公是谁_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
1、释义 史料 有关“程门立雪”的最早史料,主要有两个。
2、一个是《二程语录·侯子雅言》:“游、杨初见伊川,伊川瞑目而坐,二人侍立,既觉,顾谓曰:‘贤辈尚在此乎?日既晚,且休矣。
(资料图)
3、’及出门,门外之雪深一尺”。
4、一个是《宋史》中的《杨时传》:杨时和游酢“一日见颐,颐偶瞑坐,时与游酢侍立不去,颐既觉,则门外雪深一尺矣”。
5、 《侯子雅言》的作者侯仲良,是程颐的内弟,对谁是尊师重道立雪程门的第一人,应该是更清楚、更明确,所以他把游酢放在前面,这就是证明游酢是"程门立雪"第一人的最有力的依据. “程门立雪”这个成语家喻户晓。
6、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建阳县人游酢求学的故事。
7、 释词 盖:大约。
8、 暝:同“眠”,瞌睡。
9、 侍立:陪立在旁。
10、 去:离开。
11、 既:已经。
12、 觉:睡醒。
13、 译文 杨时见程颐在洛阳,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,但还是想学习,就去见程颐,见到的时候,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。
14、于是,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。
15、程颐醒来时,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!现用来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。
16、 意义 《吕氏春秋・孟夏纪・劝学》中说“疾学在于尊师”,意思是要想很快学到知识,重要的是尊敬老师。
17、 洛阳曾是周王朝的统治中心,有大量简册图籍、文书档案,是周王朝的文化荟萃之地。
18、当时,老子任国家守藏史。
19、孔子为了通礼乐之源,明道德之归,前往洛阳向老子请教。
20、 到达洛阳的第二天,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拜望老子。
21、见到老子后,孔子急趋向前,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,自谦道:“我学识浅薄,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,特向老师请教。
22、”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,便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。
23、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,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,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。
24、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,于是两人静立门口,等老师醒来。
25、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,越下越急,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,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,几次想叫醒程颐,都被杨时拦住了。
26、程颐一觉醒来,才发现门外的两个“雪人”。
27、[1] 礼仪是律己、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,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。
28、古人云:“不学礼,无以立。
29、”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、教养的体现,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。
30、 “程门立雪”的故事是说,在一个大雪之日,游酢、杨时等人去拜见老师程颐。
31、程颐正在“假睡”,他们就在门外站了半天。
32、门外已经雪深一尺,他们“成了雪人也不离开”。
33、这样,人们一方面对杨时等人“尊师求教的精神”觉得“实在可贵”;另一方面,则对程颐老先生有些意见。
34、天那么冷,雪那么大,学生在门外侍立那么久,就是不让进门,程颐未免“架子太大”,做得过分了。
35、 学习要坚持不懈 求学师门,诚心专志 信念坚定,不畏艰辛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